13511066123

(咨询时间:工作日 8:00-11:30,13:30-17:00)
邮箱:zhangxiangting@jilinyuantong.com
地址:吉林省临江市鸭绿江大街27号

念好环保经福建这家台企的酱菜长出“金疙瘩”

来源:M6平台    发布时间:2024-07-31 09:48:02

  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11月13日讯(本报记者 刘深魁)连日来,漳浦县台企大茂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酱瓜生产线一片繁忙,工人们井然有序地忙着分拣、灌装、搬运,自年初复工复产以来,公司一直在加紧赶制订单产品,发往海内外市场。

  “受疫情影响,年初有部分订单推迟生产、交付,加上电商给传统零售业带来的冲击,上半年业绩略有下滑,不过现在已经迎头赶上了。前不久,我们的产品还第一次跨过长江,打进了北方市场。”台干、大茂食品市场经理林介洋信心十足地说。

  “漳浦是农业大县,盛产水果蔬菜、水产、食用菌等,再加上农产品基地多、品质优良、交通便利,发展食品加工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重要的是,漳浦跟台湾地缘血缘相近,语言习俗相通,能够无障碍办理企业。”谈及公司当年落户漳浦的原因,林介洋打开了话匣子,“人亲土也亲,容易打市场”。

  诞生于1973年的台湾大茂食品公司,是岛内知名酱瓜、酱油生产厂商,大茂酱菜更是台湾老百姓餐桌上的常客,市场口碑有目共睹。1992年,由于看好大陆市场,该公司到福建推广种植小黄瓜、竹笋等台湾高优果蔬,“试水”成功后,1996年正式在漳浦投资设厂,生产酱菜、果蔬罐头、酱油等系列新产品,主销大陆沿海各大城市,并出口美国、加拿大、东南亚等地,深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

  如今,经过多年发展,大茂食品事业发展蒸蒸日上,在漳浦、将乐、宁化等地拥有5000多亩蔬菜基地,拥有员工数百人。在生产模式上,大茂主要是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发展订单农业,带动村集体及农户种植小黄瓜、竹笋等果蔬,引导地方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带动农户增收致富。

  “我们跟农户建立‘契约’,统一向大家供应种苗,规定按台湾生态农业的方式种植,然后高价回收。种植期内,公司会派技术员全程指导,对种苗、技术、防病虫害管理等进行培训,教农民种菜,带领大家致富。”大茂食品副厂长杨雄辉介绍,一开始推广时农户的积极性并不高,但随着产量和收益的提升,慢慢的变多农户主动找上门来,希望与公司签订合同。

  仅在漳浦县一地,大茂食品就拥有小黄瓜种植基地700多亩,与三四百家农户签订订单种植合同,形成“产、销、深加工”于一体的产业链,这样的模式既保证了企业食材原料的供应,也解决了农产品销售问题,农户实现稳定收益更有保障。目前,公司已带动数百户农户平均增收近万元。

  订单农业带来的红利,也让大茂公司尝到了甜头。“早在2015年,公司销售额就突破了6000万元人民币,这两年虽受电商冲击但整体业绩还算平稳,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林介洋透露。

  亮眼的“成绩单”,源自对食安的坚守。一直以来,食品安全都是饮食业的底线,也是酱菜企业的生命线。近年来,为筑牢食安“防护墙”,大茂交出了一张出色的答卷——

  在食材供应上,严把“品质关”,公司在采购黄瓜、竹笋等原材料时,讲究匀称、大小统一,精选品质最好的原料做酱菜,上等的原料加上独特的配方及加工工艺,成就了产品的认可度及知名度。

  在生产环节,严把“安全关”,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自动化生产设备,坚持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起一整套严格的标准化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对原料、产品和销售各环节质量全过程的监控和追溯,同时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企业产品质量标准,使产品长期处在优质稳定受控状态。

  凭着对食安的“较真”,大茂很快实现效益和声誉双丰收。目前,该公司已通过美国FDA认证及国家质量认证中心的HACCP认证,出口有了金字招牌,大茂一下子打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产品远销北美、东南亚、欧洲、澳洲等地。此外,在大陆市场,通过大型超市、便利店等传统销售经营渠道,“大茂黑瓜”“大茂幼笋”“大茂酱油”等产品走俏市场,成为同种类型的产品中的龙头品牌。

  酱菜是一门老手艺,而大茂作为一家老牌酱菜企业,却从不缺一颗创新的心。近年来,随着民众消费方式的改变,如何在传承酱菜老工艺,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适应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和方式,这是酱菜企业面临的一道难题。

  “首先在创新思路,在销售方式和产品研制上求新求变,在口味、营养、食品安全等方面一直在升级,并且要设计更年轻化、有故事的产品,慢慢培养年轻消费族群。”常年在大陆跑市场的林介洋,对于消费风向的转变十分敏感。

  在他看来,以创新适应消费需求风向,是大茂立于市场潮头的“秘籍”。“大陆电商风起云涌,对饮食业是冲击也是机遇,未来我们也计划做电商,重树企业新形象,抢搭大陆‘互联网+’这列快车。”

  走进公司污水处理区,记者看到,深色有异味的酱菜废水排到出水口处,已经变得清澈透明。戴爱坤和记者说,酱菜废水因高盐、高氮、高磷、水质和水量不稳定等问题,一直是酱菜企业头疼的“顽疾”。这些废污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若不能妥善处理,将影响生态环境。

  其实,早些年大茂也曾吃过“环保亏”,由于当时的环保设施不够完善,厂区曾因污水排放超标吃过罚单,这倒逼公司开始走上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道路。

  改变的第一步,是向废水“宣战”。首先,企业成立环保管理领导小组,总经理蔡商茂任组长,公司骨干分工明确,确保环保机制运转,达标排放。其次,将环保设施全新升级,去年又追加400多万元,新建一整套污水处理系统,引进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确保废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真正的完成循环利用。

  “你瞧,最后这个池子是一个净水池,污水经过从头到脚的处理,到这里就变身成了再生水,不仅干净无异味,甚至还能种花草呐。”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池子里栽种着几盆荷花,水质状况一目了然。

  负责厂区环保日常管理的戴爱坤,将“一滴污水的‘清白’之旅”向记者娓娓道来:第一道工序是初沉池,废水经细格栅拦截后,初步沉淀掉里面的杂物和硅藻土;然后是生化处理阶段,流入均质调节池的废水,在溶气系统及药剂的作用下,悬浮颗粒和油脂被去除;接下来,到了活性污泥池和二沉池,水中微生物能利用污水中所含污染物作为营养源,通过自身代谢作用使污染物被降解。

  “最后一步,污水经接触氧化池进入三沉池,由于污泥菌群与污水的充分接触,有机污染物被彻底净化掉,净水和污泥实现分离。其中,净水进入排放口达标排放,可以用作灌溉用水,而下层的污泥经脱水处理后可做堆肥使用。”戴爱坤解释道。

  “处理后的生产污水,除了不能喝,干啥都行!保护好绿水青山,才能长出酱菜‘金疙瘩’。”林介洋坦言,近年来大陆对环保的重视程度慢慢的升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成为全民共识,台商台企自然应该参与进来,加强环保责任意识,落实好治污减排,向“绿色”要效益。

上一篇:央媒看河南丨“新质生产力”走出实验室

下一篇:杨振宁莫言和屠呦呦3个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现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