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产品中心

独具特色的杭州亚运会

来源:M6平台    发布时间:2024-08-21 17:32:02

  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举行。这是一届成功的亚洲体育盛会。在政治上体现了亚洲人民的大团结,在文化上交流融合了各国民族文化,在体育上赛出了新水平,达到了新高度。在国内进一步拉动了体育、旅游产业以及服务业的发展。

  回顾杭州亚运会的办赛历程,我们深切的感受到这届亚运会的独特之处,独具特色的办赛理念让人耳目一新。那就是:绿色、智能、节俭、文明。本届亚运会秉承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理念,在实际办赛中有很好的实践。

  首先是“绿色”理念。运动员村里,从零碳吉祥物玩偶“宸宸”“琮琮”“莲莲”,到10个回收饮料瓶做成的双肩包,再到1000克稻壳做成的零碳飞盘,很多外国运动员离开杭州前,都会到这里选购纪念品,送给家人。这些琳琅满目的绿色低碳产品,诠释了本届杭州亚运会的“绿色”主色调。亚运场馆内的各种绿色倡议,在践行的同时,也向每个人传递着绿色的理念。超过1亿人次通过低碳行动贡献“绿色能量”,杭州亚运会实现全部竞赛场馆常规电力使用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绿电……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绿色亚运”成为杭州亚运会的鲜明标识。

  绚丽的烟花表演总是大型体育赛事开幕式上的保留节目。杭州亚运会对这一形式做了大胆改变,取消了实体烟花燃放环节,用新颖灿烂的“电子烟花”代替;同时,创新思维模式,采用“数实融合”的方式点燃主火炬,杭州亚运会充分体现了绿色、节俭的理念,低碳、环保的态度,智能、创新的科技,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生态理念。

  本届杭州亚运会,42个竞赛场馆配套充电桩近800台,打造亚运村“0.9公里充电圈”;亚运场馆和相关设施实现100%绿色能源供电。亚运智能动车组以“润泽江南”为外观和内饰主题,身披第19届杭州亚运会主形象色“虹韵紫”,在端门、玻璃隔断、行李架等处,亚运会会徽、口号等共同组成列车的特色装饰,倡导着低碳出行与绿色先行。从方方面面的细节中,读出的是绿色办亚运的理念,读出的是生态发展、绿色降碳的决心,读出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信心。杭州亚运会实现在比赛前后全过程、各领域绿色可持续管理,在体育盛事中体现绿色之美。

  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承办了本届亚运会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项目比赛。实际上这里可是个名副其实的节水标杆。不需要换水的秘密就藏在地下系统里面,这套系统分作几个环节,首先是一个毛发过滤系统,水中的杂质通过这套系统来进行收集和过滤;接下来池水需要经过硅藻土过滤器,可以排除掉池水中80%以上的悬浮物和细菌,经过处理的池水再通过加热系统送回到泳池中,就完成了一次对水质的循环净化。杭州奥体中心游泳馆对于水质检测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标准。有了这套净水系统,每年节约9万吨水,相当于4000个杭州人一年的用水量。而这些场馆和设备不仅会服务于本届亚运会,也会在亚运会之后继续服务于全体市民。

  创新绿色标准。杭州亚运会提出绿色场馆标准规范,绿色健康建筑规划设计导则、场馆室内空气污染控制技术导则等一系列标准,使得场馆建设有章可循。如建筑面积达240万平方米的杭州亚运村采用现代绿色技术和材料,全区域超过50%的建筑达到国家绿色健康建筑三星标准,公共绿地达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成为浙江省首个获得国家二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设计标识的项目。又如拱墅运河体育公园体育馆采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控与改善系统,结合光电离子空气净化除菌技术,打造健康舒适室内环境,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获得三星级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标识的体育场馆。

  创新绿色设计。亚运场馆建设过程中,在规划阶段就绿色先行,创新绿色设计理念。如温州龙舟运动中心采用自然采光井,屋顶的玻璃水系从头到尾贯穿整体建筑,带来良好自然采光,既节省建筑能耗,又具有极佳的景观效果。又如杭州奥体中心场馆群开展区域内水弹性城市专项规划,从“渗、滞、蓄”到“净、用、排”,建立场馆群雨水循环体系,采用过滤净化处理、生态净化滞留、雨水收集利用,有效发挥蓄水调水作用,打造节能场馆。

  创新绿色施工。杭州亚运会场馆在满足使用功能和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考虑建设过程中的节能环保,尽可能使用以废弃物为原料的建筑材料。如宁波亚帆中心将陆域爆破工程产生的76万方石料用于海域防波堤建设,有效利用废弃原料,减少运送过程对环境能够造成的破坏。又如浙江省黄龙体育中心采用“移动反击式破碎站”,将改造产生的9000吨建筑垃圾破碎并自动分类,用作建设原材料,用于城市建设。

  杭州亚运会将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留下独特的印记,在绿色低碳蔚然成风的当下带来更多的“绿色记忆”。碳中和核算数字化、碳中和参与全民化、助推区域发展均衡化、推动实践成果制度化等举措,将进一步推广绿色生活方式,留下丰富的“绿色遗产”和可资借鉴的经验。

  其次是“智能”理念。本届亚运会共推出了近20项首推、首创、首用的应用和科技,这些硬核科技为亚运会提供了强大支撑。比如首个“云上亚运”,实现亚运核心系统100%上云,大幅度的提高了计时记分等核心系统的处理速度。在裁判员确认成绩后,5秒钟就可实现赛事信息发布。

  “智能”的理念不仅仅体现在赛场内,也体现在场外。比如,对于举办地城市的居民来说,这次杭州亚运会在亚运专用车道的设置上,因为有了科技赋能,让大家的日常出行有了保障。

  中午1点钟,在杭州市奥体街和扬帆路的路口,能够正常的看到路上的车流量不小,但是亚运车道上方的LED屏上却显示“本时段社会车辆允许借用”。这种依靠数字技术实时感知车速、动态精准启用的亚运数字专用车道现在已为杭州市广大驾驶人所熟悉和适应。

  实际上亚运车道并不是全程开启的,在路况畅通的情况下,亚运车道上赛事车辆和社会车辆都可以通行,只有当道路出现拥堵,才会根据赛事车辆所处的位置,开启亚运专用车道。

  杭州在亚运村、竞赛场馆等亚运相关设施之间370公里的通勤道路上,科学规划了142公里的亚运数字专用车道,根据赛事车辆的通行速度和密集度,运用数字交通控制技术远程控制,精准启用“本时段亚运专用”“本时段社会车辆允许借用”两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将亚运赛事和城市交通统筹好。

  本届亚运会通过科技赋能,为世界带来了借助三维动画、AR技术展现的数字烟花;营造了仿真桂花散发花香的沉浸式感受;提供了数字服务、VR体验这样身临其境的智能观赛方式。科技塑造了“智能亚运”,为运动员和观众带来了有趣又梦幻的体验。杭州亚运会借助数字力量,向全世界展现出一场智能、高科技的盛会。

  建筑智能化。杭州亚运会所有场馆均配备安全防范、自动操作、信息通讯、物业管理等各类信息化系统,并为后续运营预留了空间,保证场馆运行管理的现代化和智能化。如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通过自动化系统实现了对场馆所有电器设备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根据预设程序定时启停。又如温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通过能耗采集系统自动汇总电能消耗,形成大数据,推动场馆节电节能。

  施工智能化。大力推进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场馆建设智能应用技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建筑的几何信息、物理及功能特性,为建筑项目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持。如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用钢量达26000吨,吊装构件多,结构拼接难度大,涉及不同的网壳厚度、屋盖跨度、弯扭构件,利用BIM与VR技术相结合,有效复核异形钢结构和机电管线冲突,极大提升施工协调管理水平。

  监管智能化。建立场馆建设“智慧大脑”,在工地安装高点监控设备,实现异地全景式高空巡查,对施工进行实时管控。如杭州亚运村在工地施工入口设置“一键报警”装置,实现工地范围内人、车及各类感知数据、监测数据的实时接入和可视化融合展示,形成了场馆建设指挥应用屏的数字治理仓,真正的完成了数字赋能亚运场馆建设。又如临安文体中心建立材料数据库,通过“二维码”进行材料管理,小到水龙头,大到钢管架,都可以追踪物料使用信息,实现保证质量管控。

  再次是“节俭”理念。坚持节俭办赛,节约利用人财物资源,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坚持“能改不建”。杭州亚运会新建场馆仅占1/5,其余均为改建类场馆,其中淳安县的自行车、铁人三项等5个项目全部采取临时搭建,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政府投入,也大大降低了赛后运营风险。19个亚残运会比赛场馆仅2个为专用场馆,其余17个与亚运场馆共用,共用比例近90%。31个训练场馆全部利用现有场馆进行适当改造。

  坚持“能修不换”。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按照“能省则省、保证必须”的要求,在施工前对场馆的设施设备做全面评估,鼓励条件较好的场馆继续沿用原有设施设备。如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经评估后,将原有电子屏设备和5000多个座椅拆卸保管,待场地改造完成后安装回原位置再次利用。又如金华体育中心、上城体育中心等建造时间不长的体育场,在改造过程中,保留了原有座椅和看台太阳膜,节省费用上千万。

  坚持“能租不买”。场馆赛事器材遵循“开发优先、补贴包干、能借不租、能租不买”的原则,尽可能通过市场开发和租用的方式解决。赛后无法长效利用的,尽可能进行市场开发和租用。杭州亚运会赛事器材市场开发和租赁费用占总预算达82%。如杭州奥体中心国博壁球馆,除耗材外,其他器材供应实现了100%的租用或借用。同时,各场馆已提前谋划赛事器材赛后处置方案,全力做到节俭办赛。

  坚持“运营兼顾”。目前57个比赛场馆确定运营单位的比例达85%,较好地避免了赛后搁置浪费情况的出现。如富阳水上运动中心等项目采用了PPP模式,进一步减轻财政负担,同时运营单位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提前介入,最大限度地考虑赛时和赛后功能需求,避免了重复设计、建设。又如绍兴柯桥羊山攀岩中心原为一废弃矿山,通过建设攀岩为主题的运动小镇,带动绍兴柯桥和越城区边界的城市建设和经营。

  最后是“文明”理念。杭州亚运会处处融入中国文化元素,把文化元素注入包括开闭幕式在内的所有办赛过程中。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注重文化内涵。建筑不仅是一个场所,更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在钢筋水泥上的浓缩。古今中外,建筑都是人们研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方法。它既包含了一个民族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精髓,又铭刻了当今社会的鲜明烙印。如杭州体育馆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满足亚运要求的前提下,保留了60年代历史建筑风貌,继续承载几代杭州人的历史记忆。又如杭州奥体中心综合训练馆的良渚玉琮造型、富阳银湖体育中心的富春山居图、中国杭州电竞中心的星际漩涡、钱塘轮滑中心的运动流线元素等,展现了民间传统文化和时代元素的交相辉映。

  注重人文关怀。新时代的亚运场馆,建设不再是简单、粗放的材料堆砌,而是有温度、有人情味的“绣花活”。杭州亚运会场馆建设围绕“万无一室”,即比赛场馆逾10000处无障碍设施和母婴室,把人文、包容和文明的理念落实到场馆建设的细节中。如浙江塘栖盲人门球基地、杭州文汇学校等亚残场馆对标对表北京冬奥会无障碍建设要求,实现专项设计、专题培训、专业审查、专家督查和专人验收,以无障碍人士的体验来检验建设成效,得到了中残联的高度肯定。

  注重文明规范。坚持“推进文明建设,建设文明场馆”“人民场馆人民建,建好场馆为人民”等理念。与浙江省分类办合作,开展“无废亚运场馆”建设,建立亚运场馆垃圾分类规范,有望成为浙江省体育设施垃圾分类区域标准,赛时以场馆为圆心带动观众、游客、市民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在赛后以亚运为契机逐步提升城市整体文明水平。同时定期组织市民群众参观、监督场馆建设,以群众的视角审视亚运场馆的规范性和文明程度。通过建设方案向市民公开、建设过程请市民监督、建设成果请市民检验的方式,激发市民群众宣传、展示亚运筹办的重要载体作用,进一步营造社会参与的良好氛围。

  办好一次会,提升一座城。据杭州亚组委相关负责的人介绍,杭州亚运会的场馆已经确定了第三方运营单位,实行市场化运营,杭州不单单举办了一届成功的亚运会,更要打造国际“赛”“会”之城。杭州亚运会不仅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文化、体育发展大平台,也极大推动了城市路网的优化升级和人居环境的有效改善。比如杭州地铁,2015年申办成功时有81.5公里,到现在已经增长到了516公里,里程数跃居全国第五。本次亚运会除了杭州之外还有五座协办城市,分别是宁波、温州、湖州、绍兴、金华。“杭州为主,全省共享”,杭州亚运会是历史上协办城市最多的一次亚运会。实际上,办好一次会,提升的是几座城。快速路穿江连城,地铁网纵横四方,疾驰的“复兴号”让山海相连,这样一个由几座核心城市连起来的一小时交通圈,将带动周边更广阔地区的发展,而协同合作和协调发展,可以推动杭州与周边城市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杭州亚运会给四十多亿亚洲人民留下了恒久的亚运记忆、杭州记忆、中国记忆。亚运会不仅为人们奉献了一场体育盛宴,也推动了城市品质提升,更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赋予了新的活力。

上一篇:【48812】华彩新鲜大津硅藻泥当选世园会环保壁材

下一篇:【48812】2021年硅藻土上市公司有哪些?硅藻土上市公司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