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世界藻都”鄂托克的成功密码
来源:M6平台 发布时间:2024-12-16 18:33:15
2003年,鄂托克旗开始试养螺旋藻;2008年,鄂托克旗螺旋藻产量达到700吨,占中国总产量的20%;2011年,鄂托克旗螺旋藻区域生产面积1612公顷,产量达到3000吨,12月20日被原国家农业部实施国家产品地理登记保护;2020年7月27日,鄂托克螺旋藻入选中欧地理标志第二批保护名单;2023年,鄂托克旗螺旋藻产量达到5200吨,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天天出口美国、德国等欧美国家......
那么,鄂托克旗的螺旋藻是如何在短短的二十一年时间,从默默无闻走向登峰“藻”级,一跃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世界藻都”呢?它的成功密码是什么?笔者带着这一问题深入鄂托克螺旋藻产业园作了进一步的探访。
在晨光的沐浴下,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宛如一池蓝色的湖水,数千座长约百米的跑道式螺旋藻养殖大棚整齐排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鄂托克螺旋藻品种为钝顶螺旋藻,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光合作用植物,距今已有35亿年历史。含有特有的藻蓝蛋白和螺旋藻多糖,且富有丰富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蛋白质含量高达60%-70%,是优秀的纯天然蛋白质食品源,且不含胆固醇,具有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对于一些重病和慢性病有辅助治疗作用,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医药产业,是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
据相关资料显示,生物医药产业是近年来全世界创新最为活跃、发展最为迅猛的新兴起的产业之一。近两年来,鄂托克旗积极推动螺旋藻产业链延伸,将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绿色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深度挖掘螺旋藻在生物医疗领域的价值,提升产品层次、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带动企业养殖技术革新、生产流程的优化、高端产品研制,壮大叫响鄂托克螺旋藻品牌。
2024年6月30日,鄂托克旗与浙江大学联合成立生物医药联合研究中心,深入开展生物医药领域前沿学科研究,推动螺旋藻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目前螺旋藻生物医药开发技术探讨研究已取得2项发明专利、研发10余种产品。
鄂托克旗委书记高怀京出席“浙江大学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生物医药联合研究中心”揭牌仪式。
鄂托克旗委书记高怀京表示,鄂托克旗将聚焦生物医药领域,依托浙江大学的科研力量和创新人才,以创新链集聚人才链,推动鄂托克新兴领域的发展,重点引领发展以螺旋藻产业为突破点的生命大健康产业变革,借助颠覆性技术为人类健康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走入内蒙古蓝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会议室,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张玉慧打开了一瓶矿泉水,拿起桌面上的一碟蓝色粉末,熟练地往矿泉水里添加了几小勺。眨眼间,矿泉水变成了蓝色,并泛出晶莹剔透的蓝色荧光。
“请您品尝这瓶保健水。”张玉慧笑着将矿泉水递给笔者。介绍道:“这蓝色粉末是从螺旋藻粉内提取的藻蓝蛋白,它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活性物质,作为天然色素被大范围的应用于食品、化妆品、染料等领域。”
内蒙古蓝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成立并入驻鄂托克螺旋藻产业园,是园区内一家以藻蓝蛋白的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一项发明专利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生产,填补了螺旋藻园区深加工产业的空白。目前公司年生产藻蓝蛋白60吨,成为国内最大的藻蓝蛋白生产和出口企业。
枝繁巢暖,凤自来栖。近年来,鄂托克旗强力推进微藻产业孵化园和精深加工区建设,打造世界级螺旋藻产业基地,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生物保健产业高地,推动螺旋藻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吸引着一批又一批企业和人才到这里“落地生根”。
产业集群是由大量具有产业联系的企业和关联机构在地理上靠近而形成的产业集聚区。鄂托克旗以螺旋藻产业集群带动城市发展,提升鄂托克旗核心竞争力,把螺旋藻产业园作为培育螺旋藻产业、壮大螺旋藻产业、集聚螺旋藻产业的主阵地。
长期以来,由于产业园内单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资金有限、资源分散,抗风险能力和科研创新力量偏弱,鄂托克旗的螺旋藻产业整体发展层次不高、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较低。
2023年,鄂托克旗将螺旋藻产业园区内的24家螺旋藻生产企业整合为以再回首、加力、怡健、正屹等4家企业牵头的产业化共同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为螺旋藻产业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目前,整合后的企业产值均已超过了3000万元。
鄂托克旗农牧局副局长郝贵斌认为,公司数虽然减少了,但是更能在科研技术、人才引进、市场开拓等方面实现资源聚合,更好地发挥集聚效应。
近两年来,鄂托克旗大力推进园区企业整合,鼓励带领企业抱团取暖,在技术、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进一步形成合力,做精做大螺旋藻产业,为打造国家级产业集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走进鄂托克旗蒙健藻业螺旋藻生产技术车间,自动化生产线发出阵阵轰鸣声,螺旋藻在传送带的牵引下堆集成藻泥,经干燥室烘干成螺旋藻粉,在包装车间套上精美的包装袋后,远销全国各地及欧美各国。
汲取、摇匀、制作涂片.....在鄂托克旗蒙健有机螺旋藻研究开发中心,几名研究员正在实验室里的仪器前紧张地忙碌着。
鄂托克旗蒙健藻业作为螺旋藻产业园中的“元老级”企业,2024年被内蒙古认定为自治区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一家以藻粉出口为主营业务的螺旋藻公司,对于螺旋藻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
“2023年建立了蒙健有机藻研究开发中心,汇聚了多名螺旋藻养殖、加工和营养方面的专业人才,目前已经实现了螺旋藻产收全自动化,产品质量全部符合中国及欧美等国的食品安全标准,年出口量可达200多吨。”公司CEO张德河说。
金昌螺旋藻有限公司自主申请专利10项;蒙健藻业自主研发专利12项;内蒙古蓝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15项实用新型专利.....
如果说科学技术研发是从0到1的突破,那么科技成果产业转化则是从1到10的跨越。无论是螺旋藻立柱式还是管道式养殖,每一项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再到进入市场,过程都漫长而艰辛。
近年来,鄂托克旗逐步的提升螺旋藻产业的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挖掘增产增效潜力,重点在螺旋藻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试验推广上下功夫,力争将螺旋藻产业基地打造成高质量的“世界螺旋藻产业之都”。
鄂托克旗政府旗长苏智雄表示,既要推动螺旋藻产业向生物医药等高端领域延伸,更要为地区发展引入新理念、探索新模式,聚焦产业转型和发展需要,慢慢地增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创造更多标志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促进更多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为鄂托克经济社会高水平发展聚势赋能。
近年来,鄂托克旗在惠企政策的扶持下,螺旋藻企业持续不断的发展壮大,产品远销海外,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走进内蒙古再回首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螺旋藻生产基地,生产线正在井然有序地运转。生产原料经多道工序过滤成泥后,被送入干燥室作烘干处理,变成藻粉后运输至压片机中,在强大的压力作用下,螺旋藻片快速成型。在出口仓库里,一箱箱包装好的螺旋藻片被整齐码好,它们即将远渡重洋销售至多个欧美国家。
“产品主要出口至德国、法国、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发达国家。截至目前,已完成220万美元的出口销售额,这已经是去年整年的销售额了。”公司国际贸易部部长乌尼特说。
从一个个创新中心、产业基地“圈”起,鄂托克旗因地制宜,基本形成了以产业园为核心、企业协同发展的螺旋藻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通过持续推进生物医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深层次地融合,立足园区、赋能鄂托克、辐射全区、影响全国、走向世界,“链”接起螺旋藻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螺旋藻产业高质量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窗口期,包括银发经济、康养经济,都与医药健康紧密关联。”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协会副会长苏勇宁介绍,当前,鄂托克旗正在加速形成以科学技术创新为原动力、以优质生物医药产品为核心,以提质增效出口创汇为外延的螺旋藻产业体系。
据了解,2023年,鄂托克旗实现螺旋藻出口621.78万元,完成出口业绩目标的112.05%,带动新增项目投资391.75万元。2024年,鄂托克旗的目标是力争完成螺旋藻出口680万美元。三年累计实现完成1749万美元。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国家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在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的“磁吸”效应仍在不断汇聚,创新产业与人才制度优势持续释放。随着慢慢的变多的技术壁垒、产品难题被攻克,在这片充满了许多活力与希望的土地上,将会诞生出更多的鄂托克“智慧”与“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