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其质量都特别差(高级醇含量高,不仅有不愉快的味道,且容易饮后“上头”,使用价值不高),因此前三轮次的插沙酒、第一次酒、第二次酒都需要经过一系列工艺的特殊处理,以改善酒的口感、风味、质量,提高前三轮次酒的利用价值。
插沙酒的特点:无酱香,生沙香突出,果酸味重,生粮味、麻味、涩味、苦味重,辣味明显,后味带酸。酒体总酸特别高,达到2.5以上。出酒率为1%左右(按粮食比例计算),就没有使用价值。
一次酒的特点:几乎无酱香,生沙香突出,生粮味、麻味、涩味、苦味较重,微带辣味,后味带酸。一次酒出酒率在3%左右(按粮食比例计算),利用价值低。正丙醇含量过高,调酒过程中能使用的量极少。
二次酒的特点:微带酱香,生粮味明显,麻味重、涩味较重、后味带酸。二次酒出酒率在3%—5%(按粮食比例计算) 。正丙醇含量很高,调酒过程中能使用的量很少。
每个大生产周期中,前期酱酒的产量占整个投入粮食的比例为7%—9%,占一个大生产周期的总出酒量的比例为11%—15% 。如一个年产酱酒350千升的车间,每个大生产周期中要产出质量差的前三轮次酱酒40千升—50千升。
一次酒和二次酒虽然无法单独用于成品酒,但是勾兑调味的作用效果非常明显,尤其在于调整酱酒的酸度、调整口感等方面。
少量添加一二次酒的酱香型白酒,存放之后酒的陈化效果更好,只是使用量必须严格控制。
之所以前三轮的酒中高级醇类含量很高,是由于发酵中酵母等微生物代谢生成的,有两种情况:
高级醇类是白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适量的高级醇类能赋予白酒浓郁、芬芳、醇甜等特殊感官特征,对酒体的特殊香气和口感的贡献度是比较高的。
但高级醇含量过高,就会适得其反,还会使经人体代谢,生成醛类物质,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剧烈头痛。
控制高级醇的含量相当关键,酱酒中适量的高级醇类是有利于酱酒的香气和口感的。
尤其是酱酒的醇厚感、后味等很重,适量的高级醇类是能改善酱香型酒体过于醇厚、后苦味等。
一部分中小企业是把这部分插沙酒存放起来,到这一生产周期快结束的时候,最后一次取酒时放入底锅中串出。串出的插沙酒各种杂味依旧很重,使用价值很低。
目前的做法是把一次酒和二次酒混合,之后再对一次酒、二次酒的综合样来调整。
调整方法有长时间存放、串香工艺、加大量其他的酒来稀释等。这一些方法效果有限,而且酒的损失率高,成本高。
另一种方式为精馏:一种利用回流使液体混合物得到高纯度分离的蒸馏方法,大范围的使用在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等行业。
酱香型工艺前期酱酒的成分复杂多样,有益成分和无益成分上百种。既要将正丙醇、仲丁醇、异戊醇等大部分分离出来,同时又要保留对酱酒香气、口感等有益的成分,简单的单级精馏塔达不到要求。
因此选择多级塔板塔,每级塔板塔按作用和分离效果不同选不一样塔板数,每级选择正真适合的进料状况、回流比、物料恒算、能量恒算等可以将酱香型工艺的前期酱酒处理到理想效果,而且成本相比来说较低,生产效率高。
还有其他一些方式方法能在源头上减少酱香型工艺前期酱酒的高级醇类的产生,如少量减少前期高温曲用量,在下沙、插沙和一次酒工艺时适量补充易于微生物利用的碳源和氮源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