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1066123

(咨询时间:工作日 8:00-11:30,13:30-17:00)
邮箱:zhangxiangting@jilinyuantong.com
地址:吉林省临江市鸭绿江大街27号

塔勒布《黑天鹅

来源:M6平台    发布时间:2025-03-30 11:53:01

  本书作者塔勒布认为,这是因为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存在重大缺陷。上千年以来,欧洲人一直认为天鹅只有一种颜色,就是白色,直到欧洲人第一次登陆澳大利亚,发现当地竟然有成群的黑天鹅!这一次观测结果,就颠覆了上千年观测所得出的结论。对这种的认知颠覆,英国哲学家罗素用了这样一个更生动的例子来说明:

  有一只聪明的火鸡,从出生以来,已经安逸舒适地活了1000天。主人对它按时投喂,精心照料。经过这1000天的谨慎观察、严格论证,这只火鸡得出确定无疑的结论:被精心照料、按时投喂是一只火鸡享有的不可剥夺的生活方式。然而,它不知道的是,明天就是感恩节,它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这对它来说是一个惊天的意外事件。这只可怜的火鸡最终也没搞明白,为什么前1000天的经验都预测不出来第1001天会发生什么。

  事实上,一直以来,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和火鸡并没什么区别。比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美国国会解释说,这次危机从根本上说是难以预测的,因为“之前从未发生过”。你看,这就是典型的火鸡思维,在做决策时自动忽视掉意外事件的可能性。那么,要怎么样才可以跳出这种思维、避免火鸡的悲剧呢?这就是《黑天鹅》这本书想解决的根本问题。

  本书作者纳西姆·塔勒布,是华尔街最有传奇色彩的对冲基金经理。他的职业生涯经历了三次美国股市大,分别是1987年股灾、9·11事件和2008年金融危机。这类黑天鹅事件对别人来说意味着重大损失,而对塔勒布来说却是重大机会,在这三次股灾中他都赚得盆满钵满。塔勒布在金融实践中的巨大成功,让他的黑天鹅理论广为流传,这本书也成为了应对不确定性的必读经典。

  从心理学层面看,一些隐秘的心理机制让我们认知不到黑天鹅事件。 这些心理机制包括叙述谬误、证实谬误、幸存者偏差等等,

  叙述谬误。它是指,人类大脑为了理解和记住一系列事实,会给这些事实强行加上因果关系,看上去这些事实条理分明,环环相扣,实际上这种因果关系是不存在的。塔勒布指出,由于叙述谬误,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的历史,比真实的历史更容易把握和理解。为什么呢?经过层层的事后解释,教科书上的历史变得脉络清晰、趋势明确,但真实的历史过程根本不是这样,而是随机的、跳跃的、断崖式的,充满了混乱和不确定性。历史本质上是由一系列重大不确定性事件驱动的结果,这类事件就是黑天鹅。

  比如。决定20世纪世界历史走向的,就是一系列黑天鹅事件,比如大萧条、一战、二战等等。这些事件对当时所有人来说都是完全没有办法想象、不可预料的,而且,在事件发生时,人们还往往对情况做出严重错误的预判。比如一战爆发时,欧洲人估计战争只会持续几个星期;二战爆发时,法国人相信希特勒只是暂时的敌人,根本没想到战争会持续那么多年。不过,奇怪的是,我们如今回过头再看这些历史事件,会觉得它们是可完全理解,甚至是必然要发生的。很显然,在事件发生之后,有无数专家学者对这些历史事件从各个学科角度给出了逻辑严密、令人信服的解释,我们发现原来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这么明显,所有事件都可以归结于某些具体的原因,事前有无数的征兆预示了事件的发生。前人看不见这些情况,只是出于他们的无知,我们信心满满,认为自己当然不会再犯前人的错误。

  这其实就是黑天鹅事件的一个重要特征:事前不可预测、不可理喻,但由于存在叙述谬误,事后看起来却是可预测、可理解的。所以我们会高估自己的能力,大大低估黑天鹅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叙述谬误也能够理解为过度解释,人类大脑就好像是一台强大的自动解释机器,不停地给各种现象寻找原因。通过寻找因果关系,大脑能够对信息进行简化分类,这样才可以储存海量的信息。但问题就在于,信息越简化分类、显得越有条理,我们就越看不见不确定性在其中的重大影响,我们的理解也就越偏离事实的真相。换句话说,过度解释并不能让我们真的理解事实本身,而只是让我们产生了一种理解事实的错觉而已。

  这种知识的错觉会被另外一种心理机制所加强,叫做“证实谬误”。它是指,我们一旦在头脑中产生了一种认知,一种假想的因果关系,我们就会下意识地去寻找能够验证自己正确的事例,而自动忽略掉那些反面例子。只找正面证据是很容易的,基本上任何观点都找到一堆正面事例。随着搜集到的正面例子慢慢的变多,我们就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慢慢的变大的盲目自信。就像那只火鸡,它首先犯了叙述谬误,对主人的喂食目的作出了错误的解释;然后又犯了证实谬误,通过不间断地积累正面证据来印证自己的错误判断,看不到反面证据存在的可能性。在第1000天的时候,它搜集到了最多的正面例子,对自己的判断信心最足,但也是它错得最离谱的时候。

  有一个心理学实验。研究者给两组志愿者同时展示一张像素很低、非常模糊的图片,模糊到根本看不出图片上到底是什么。然后,对第一组分5次慢慢地提高图片的清晰度,对第二组分10次慢慢地提高图片的清晰度。当两组志愿者看到的图片同样清楚的时候,实验人员要求他们说出图片上到底是啥东西。你认为哪一组会更快地辨认出图片内容呢?答案是第一组。第二组得到的信息更多,判断力却更差。因为信息越多,产生的干扰信息也越多,这些干扰信息会让大脑形成种种错误假设。按道理说,大脑应该根据后续出现的新信息来纠正先前的错误假设,但实际上大脑的反应恰恰相反:凡是支持预设观点的,就留下;凡是与预设观点不符合的,就忽略。所以塔勒布认为“信息有毒”,人们明白的新闻细节、小道消息越多,对事实的判断往往越不靠谱。

  事实上,正确的认知方法正好是反过来的,不是去证实,而是要“证伪”,这是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最先提出的。所谓证伪,是指一旦我们在头脑中产生了一种假设或判断,我们要去千方百计地寻找反面证据,用反面证据去挑战、反驳这个假设,然后提出一个新的假设,再继续证伪,从而不断接近真相。可以说这是一种反人性的过程,要一直地否定自己、推翻自己原有的认知,很少有人实际做到。而且,很多时候反面证据确实不好找,因为不幸遭受了反面例证的人不是死了就是消失在历史中,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塔勒布把这叫做“沉默的证据”。如果无视沉默的证据,就会陷入幸存者偏差。

  我们还拿火鸡说事儿。假设有一只幸运的火鸡被特赦了,它平安无事地活了10年,是鸡群中最德高望重的鸡,它以自己3650天的经历确凿无疑地向鸡群宣布:被精心照料、按时投喂是一只火鸡享有的不可剥夺的生活方式。其他的火鸡会不会相信它呢?一定会,因为不幸遭遇了反面例证的火鸡全都消失了,不能再回来讲述自己的经历。想想看,历史往往就是由幸存者书写的,我们在解读历史事件时,很容易落入幸存者偏差的误区。

  从心理学层面看,叙述谬误、证实谬误和幸存者偏差等多重因素会严重误导我们的认知,让我们高估自己的知识,低估世界的不确定性,我们就看不到真实的历史过程是由一系列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所驱动,历史发展是随机的、跳跃的、断崖式的,而且是不可预测的。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预测,从而避免黑天鹅事件?很遗憾,不能。根据定义,黑天鹅本来就是事前无法预测的意外事件,如果能预测出来自然也就不是黑天鹅了。某一些程度上说,黑天鹅事件就像死亡,我们不知道它会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发生,我们唯一能肯定的,就是它一定会发生。对于黑天鹅事件,塔勒布的一条重要建议就是,不要去预测。人类有一种普遍的认知自大,就是对自己的预测能力谜之自信,而且在某个领域越权威的人,对自己的预测能力越有信心。实际上有证据说明,专家的预测水平并不比普通人强,大家半斤八两,预测结果都很糟糕。

  由于人类固有的认知局限,未来本来就是不可预知的。对此,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有个著名论断:“从过去推不出未来,从已知推不出未知。”别说是预测社会进程,就连预测简单的三个天体的运动轨迹,目前人类都还做不到。这就是著名的“三体问题”:你无法精确推导出三个天体在相互之间万有引力作用下的运动轨迹,一开始的微小误差会跟着时间的推移被无限放大。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就是以这样的一个问题为基础设定来写的。很显然,真实世界无数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比三体问题复杂了不知道多少倍,人类对未来的预测其实和瞎蒙差不多。我们一定要接受现实:未来无法预测,我们也没办法避免黑天鹅事件的发生。但同时,我们大家可以换个角度去思考:要如何做才能扛得住黑天鹅事件对自己的打击,甚至,还有从中获利的可能?

  要想抗打击能力强,一个关键词是“保持冗余”。如果站在经济学的角度,冗余是坏的,它意味着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但是,保持冗余是大自然的智慧,比如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肺、两个肾,这种重复配置是应对意外情况的可靠保险。从投资角度说,保持冗余就是持有充分的现金,尽管现金无法带来收益,但会让你扛过危机——当别人都死了,你还活着,并且还有子弹,你就是赢家。就像巴菲特,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公司账面上躺着600亿美元的现金冗余,占公司净资产的一半。

  那要怎样在保持冗余的同时,还能尽可能地从黑天鹅事件中获利呢?塔勒布建议采用“杠铃式”投资策略。也就是,不要把所有钱都投到所谓中等风险的投资,其实这类投资的风险也不小,经不起黑天鹅的打击。应该把钱分为两部分:将其中的大部分,也就是85%~90%,投入非常安全的领域,如购买国债;而将剩下的10%~15%投入高风险的投机性业务,用尽可能多的财务杠杆,例如期权。这样一来,你既能够保证85%的储备资金的安全,同时又有15%的投机性资金来赌黑天鹅事件的出现。比起一般的中等风险的投资策略,杠铃策略的平均风险差不多,但却可以从黑天鹅事件中获益。要有效利用这15%的资金,尽可能多地参与小型投机,也就有更多机会可能从黑天鹅事件中获益。

  事实上,塔勒布本人就一直采用这样的投资策略。他认定股市一定会因为某个黑天鹅事件而,只不过他不知道具体时间,所以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买入价格非常低的认沽权证,也就是看空市场的操作。在漫长的市场平稳期,这个操作会让他持续不断地亏点小钱,他称之为“流血策略”;而一旦黑天鹅事件发生,股市大,就可以使他获得极高的回报,这个回报足以弥补之前几年、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的小额损失。而普通投资者呢,往往是在平时挣一点小钱,然后在时赔个精光。根据塔勒布的计算,在100年中只需要发生1次黑天鹅事件,他就可以回本,而实际上,在他20年的交易生涯当中,股市已发生了4次,这个频率是任何人都没想到的。世界远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稳定,塔勒布也远比他自己想象的要赚得多得多,早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塔勒布指出,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全球金融机构不断合并,连为一体,由此导致的连锁反应将大幅度提升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这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黑天鹅事件若发生,造成的后果会比以往更严重;当然,对掌握了杠铃策略的人来说,也代表着更大的机会。

  《黑天鹅》首次出版于2007年,可以说塔勒布的话音刚落,就发生了次贷危机,金融机构遭受重创。而塔勒布的黑天鹅基金,在2008年的年化收益率超过100%,成为危机中最大的赢家。

  我们该怎么样应对黑天鹅事件。首先要承认我们没办法预测黑天鹅事件,只能想办法去增强自身的抗打击能力,同时争取从中获利。为此,一定要保证充分的现金冗余,采用杠铃式投资策略,在保证大部分资金安全的同时,以少量资金去赌黑天鹅事件的发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极度郁闷!奔驰沪上知名4S店,解约关停!车主:做个保养还要去外地→

  “房子都在摇”!缅甸突发7.9级大地震,云南、广西、四川多地震感:摇晃了有20秒

  《编码物候》展览开幕 北京时代美术馆以科学艺术解读数字与生物交织的宇宙节律

  今日热点:赵露思生病前认为拐杖只是装饰;94版貂蝉竟然是金龟子配的音......

上一篇:“自驾阿姨”苏敏出走第五年 仍然相信“爱情是美好的”

下一篇:【党建引领 冲刺千亿强区(239)】蓬博人才说|天地壹号发酵车间经理李炜炤:如何“饮”领果醋饮料新潮流?